夜半鐘聲到客船,出自張繼的七絕《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這首詩中的“夜半鐘聲到客船”很多人都曾經(jīng)提出了質(zhì)疑,夜半還能聽到大鐘聲嗎?類似這種質(zhì)疑聲還是比較多的,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句詩的賞析和質(zhì)疑解答,供大家學習了解!
一、六一居士的質(zhì)疑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在《六一詩話》中提到過:
“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歐陽修說,很多詩人作詩,因為舍不得好句,因此就罔顧事實,造成語病。例如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自然是佳句,但是三更可不是打鐘的時間。
二、宋朝彭乘《續(xù)墨客揮犀》
彭乘(~1049),字利建,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進士,歐公詩話有譏唐人“半夜鐘聲到客船”之句云:“半夜非鐘鳴”。時或以謂人之始死者,則必鳴鐘,多至數(shù)百千下,不復有晝夜之拘,俗號“無常鐘”,意疑詩人偶聞此耳。
余后過姑蘇,宿一院,夜半偶聞鐘聲,因問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曷足怪乎?”尋聞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唯姑蘇有之,詩人信不繆也。
彭乘與歐陽修是同時期的人,他說有人說寺廟的夜半鐘聲叫作無常鐘,不分白天黑夜,可能是張繼路過時,恰好有人去世了敲鐘。后來彭乘路過姑蘇住在廟里,半夜聞鐘,寺廟里的和尚說這是分夜鐘,有什么奇怪的?彭乘問了一下,原來姑蘇城的寺廟半夜都打鐘。
三、范溫《潛溪詩眼》
范溫(生卒年不詳),字元實,號潛齋,他是名臣范祖禹(1041-1098)的幼子,呂本中的表叔,秦觀的女婿。
范溫《潛溪詩眼》:
歐公以"夜半鐘聲到客船"為語病。 《南史》載"齊武帝景陽樓有三更五更鐘。丘仲孚讀書以中宵鐘為限。阮景仲為吳興守,禁半夜鐘。(至唐詩人如于鵠、白樂天、溫庭筠尤多言之,) 今佛宮一夜鳴鈴,俗謂之定夜鐘。不知唐人所謂半夜鐘者,景陽三更鐘耶?今之定夜鐘邪?然于義皆無害,文忠偶不考耳。
《南史》 卷十一 ,列傳第一,介紹齊武帝的宮殿時,提到了半夜鐘:
宮內(nèi)深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鐘】于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鐘聲,早起莊飾。
《南史》 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中介紹丘仲孚:
仲孚字公信,靈鞠從孫也。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鐘】鳴為限。靈鞠嘗稱為千里駒也。范溫說,南朝時,就有了半夜敲鐘的習慣,不知道寺廟的鐘聲,是傳承于何時。
四、宋朝陳巖肖《庚溪詩話》
陳巖肖,字子象,金華人(金屬人)。高宗紹興八年(1138)賜同進士出身。他在《庚溪詩話》中說到:
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維山半夜鐘?!卑讟诽煸疲骸靶虑锼捎跋拢胍圭娐曖??!睖赝ン拊疲骸坝迫宦冒耦l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眲t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又皇甫冉《秋夜宿嚴維宅》云:“昔聞開元寺,門向會稽峰。君住東湖下,清風繼舊蹤。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鐘。”陳羽《梓州與溫商夜別》亦曰:“隔水悠悠午夜鐘。”然則豈詩人承襲用此語耶? 抑他處亦如姑蘇半夜鳴鐘耶?
陳巖肖說,我在姑蘇做官的時候,每夜都可以聽到寺廟半夜敲鐘。估計唐朝的時候也是如此吧。后來看到中唐白居易、皇甫冉、于鵠(hú)、陳羽,以及晚唐溫庭筠等人的詩中,都提到了夜半鐘聲。難道是后來的詩人是根據(jù)張繼的詩來寫的嗎?或者其他地方的寺廟也如姑蘇一樣半夜敲鐘嗎?張繼約公元753年前后在世,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753年)的進士,比上面提到的幾個詩人都要早一些。
希望以上這些內(nèi)容對各位學生理解和學習這首詩有幫助,古詩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每一首詩詞都盡量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