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植根于現(xiàn)實,更好地培育下一代?我們總說孩子是一個民族的未來,是這個的,培養(yǎng)人才對于民族,社會都是發(fā)展的助力!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育下一代呢?這里簡單的分享一位網(wǎng)友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1)中國學生需要提升批評式思考(critical-thinking):中國的孩子從小強調記憶,對于高階思維重視不夠,比如批判式思考。國外小孩從小培養(yǎng),如何做好的選擇,尋找標準在哪里,為什么這樣選擇之類的問題。甚至到了大學,教授指定的課本,甚至是錯誤觀點的書,不像中國,老師指定教材,放心。老師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既便放心,也會犯錯的。
2)加強體育鍛煉。在北京市,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校學生的肥胖率接近30%,這是可悲的數(shù)據(jù)。由于應試壓力,課后大量的時間用于補習班,體育鍛煉的時間很短。加上現(xiàn)在的飲食不安全,比如大肉里面的激素標,很多孩子早熟,但也帶來骨質疏松等后遺癥,一鍛煉就骨折。筆者的研究生導師,50多歲還跑馬拉松,可見身子骨結實。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培養(yǎng)鍛煉身體的好習慣,終身受用的好習慣,而且代代相傳。
3)社群學習。中國的獨生子政策,給孩子帶來很大挑戰(zhàn)。美國普渡大學調研后發(fā)現(xiàn),中國清華北大畢業(yè)的學生,個人能力很強,但缺乏團隊領導力。對于猶太人,美國的一半諾貝爾得主是猶太人,他們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社群學習。比如,大人談話,讓小孩參加,在這樣的過程中,大人的價值觀、溝通技巧等全人的教育因素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社群中學習,而不是孤立式學習。這一點,我們真的需要謙虛學習人家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