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從古至今,它已經(jīng)流傳了2500多年了。清明的文化活動有掃墓、踏青、牽鉤(拔河)、打毯等,其中較普遍的就是掃墓了。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以表示行人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尊重,也是我們的法定節(jié)假日。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放三天長假,大人們便帶著孩子回老家。按照傳統(tǒng)習俗,人們都會給已故的親人買些果食酒品,并在墳墓旁畫上一個圈,在圈中焚燒紙錢和供品。燒紙前還要在墓碑上用石塊壓一張紙錢,燒完后再培上一些新土,以此來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海南,清明節(jié),也叫“做清明”,人們在這整天都會看望自己已故的親人,為他們送上自己的美好祝愿。
去年,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看了那些歷史圖片,聽了那些讓人籟然淚下的革命故事,我更加了解了歷史,也銘記了歷史。這次掃墓,是對歷史的挖掘,追憶了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先輩。這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碰撞。這只是一個形式嗎?不是這樣的,這是民族的血痛。烈士先輩的精神光芒定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出閃耀的光輝。站在用烈士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下,我們宣誓:好好學習,報效自己的祖國,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好好發(fā)展自己的,讓中國成為一條東方巨龍,在世界的上空盤旋、騰飛。
清明節(jié)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形式,而是一種值得我們保持和提倡的民風民俗。它將永遠流傳,它是獨具特色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