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的孩子一般都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獨立性強;二是有學習的動力;三是能夠主動學習。
一、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的獨立性主要是來自于父母,我們的父母主要的問題是管得太多,指導得太細,以為管得多,才是愛。其實管得多,有時候是妨礙了孩子的發(fā)展,本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兒,孩子能做得事兒都代勞,“只要把學習搞上去,什么都不用你管”,這是很多父母都有的想法,所以除了學習什么都不讓孩子做,衣食住行,事無巨細,全都替孩子安排了。學習上也是,給孩子安排補課,選擇學校,尋找教育,甚至是伸手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的問題,孩子什么都不用想了。孩子的主動權(quán)也沒有了,主動性當然就差。
主動在于有選擇權(quán),他的選擇得不到尊重,他當然也就不選擇了,只有被動的聽從,包括學習也只聽父母的安排。
給孩子自由和選擇的權(quán)利,尊重孩子的選擇,那怕他選擇錯了。其實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在不斷的犯錯、選擇、解決、挑戰(zhàn)中形成的。父母都替他做了,他即使做得好了,那也不是他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他何來的自信,又如何能夠獨立?
二、學習的動力。
真正的動力往往來自于目標和需求。
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目標,他真正想要的目標,而不是我們父母想要的目標。
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點,這個興趣點可以不是課本上的,但也要滿足孩子的欲望和需要,幫助他從興趣點上有沖刺,形成他的信心和獨特優(yōu)勢,并從中總結(jié)適合孩子學習的方法。
三、主動學習。
有了前兩個方面的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增強。
但父母還不能完全撒手不管,還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日常起居習慣、學習習慣、運動的習慣,還要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能夠掌控時間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能夠掌控自己,才有自己的世界。
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yōu)雅的過程,需要從小抓起,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用心地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