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學校的校園開放日活動中去了解學校的情況,但是很多家長并不清楚哪些東西是需要注重注意的!!!尤其是國際學校的開放日,隨著國際教育的成熟化,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參加國際學校開放日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因此家長們如果想要在加國際學校開放日的時候更好的了解學校的情況,還是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立足課程,選擇較合適的
國際學校課程主要是IB、AP、A-Level三大系統,國內引進IB課程的居多。招生老師肯定會介紹自家課程特色,所以家長對這三大課程還是提前做功課.
由于咨詢會現場想要咨詢的家長眾多,所以有些需要的功課還是要提前做的。這個提前做功課主要是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了解國際課程的體系,并知道三大主流國際課程的區(qū)別。
2.與孩子溝通以后的學業(yè)規(guī)劃,確定意向留學。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擇校過程中要著重孩子自身的意愿,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國際學校。
3.確定孩子的學習特點,家長在咨詢之前要給孩子一個準確的定位。是學霸還是偏科?是理論型還是實踐型?這樣才能在老師的幫助下選擇較適合孩子的課程。也為以后的課程選擇做一個規(guī)劃!
關注學校是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
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huán)境需要時間,而適應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需要更長的時間。
所以在開放日時,父母較好和該校的招生官充分了解溝通,看看學校在幫助孩子適應環(huán)境方面有哪些舉措和設施,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加快適應速度。
關注率 但不能只信率
率,是學校率的縮寫,是指國際高中每年畢業(yè)生獲得排名前N名(如100或50)的海外大學的錄取數量占申請人的比例,較好還附上詳細名單和大學清單。
家長們通常視其為較重要的擇校衡量指標。國際學校,不應該將的結果當作招生的招牌而把“國際教育”演繹成了洋應試。
須知:人生不是比賽,教育也不是選拔;“國際教育”并非培養(yǎng)學校生的“精英教育”,更是惠澤眾生的“公民教育”。
國際教育應該有整套完備的體系作為支撐,結果是較外在的、較顯而易見的表現形式,而較的是這所學校秉持怎樣的教育理念,想培養(yǎng)學生具備哪些能力,成為怎樣的人。
教育理念進而決定了一所學校會如何進行課程設置,如何保持一支高素質的穩(wěn)定的師資團隊,會不會系統性的開展課后活動以充分發(fā)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會不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發(fā)展品格,與社區(qū)、社會進行積極的互動.
關注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成果
就開放日而言,很多家長會被學校漂亮的外觀,好的的硬件設施以及新鮮的活動形式所吸引,家長更應該關注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成果。
這一點在開放日的活動中通常是難以得到展現和驗證的,需要家長通過該學校在校人數,辦學歷史,畢業(yè)生走向等其他角度來綜合考量。
從而更準確地對學校的國際教育地位及社會認可度進行判斷。
除此之外,很多家長忽視了自身在子女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為一旦孩子被一所高級的國際學校所接受,學校就應該承擔對其教育的責任。
但是事實上,家庭榜樣式教育對于孩子學術和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始終是不可或缺的。
關了解民辦教育學習的理念和定義
對于父母來說,挑選一所較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是較終目的。
其就是教育理念的問題,家長應該送孩子到一個自己認同其教育理念的學校。
因此家長需要提前了解民辦教育學校的理念和定義是什么,并認真和招生官了解學校的培養(yǎng)模式,詢問學校的管理模式及規(guī)章制度。
國際學校開放日是家長和學生認識學校的一個重要途徑,比起在網上找資料或者道聽途說,親自去一趟顯然更加事半功倍。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過程中,參與校園開放日是國際學校與家長和學生互動較直接的方式,也是家長能夠考察學校的一個好機會。家長要怎樣把握住這個機會呢?可以中醫(yī)的“望聞問切”理論來評判這所國際學校是否是您滿意的學校。
? “望”(考察)學校校園環(huán)境、硬件設施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擇校也是同樣如此,而家長對學校的第一印象卻是由校園環(huán)境決定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所以家長對學校的衣食住會格外重視,一般會考慮到校園大小、操場、住宿環(huán)境以及食堂。
? “聞”(聽)校長治學理念、辦學成果
接下來,家長需參加了學校的招生講座。學校招生講座是校園開放日的環(huán)節(jié),家長需要認真聽取并記錄招生老師講解學校資質、校長理念、課程設置、辦學成果等。在國際學校中,校長的治學理念對學校工作的展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問”出“疑難雜癥”
通過學校的招生講座,家長會對學校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但涉及到細節(jié)和個體情況,有不清楚的地方都需要仔細考察和核實。例如,有些家長會問,學校是什么課程體系?如果是美國AP體系,將來孩子想去英國留學該怎么處理呢?孩子現在是高二年級是否可以插班?學校對電子設備是如何進行管理的?
? “切”實參加招生考試
國際學校招生入學與體制內標準化考試中高考不同,考試標準不一,考核內容和形式也不盡相同。國際學校往往通過自主命題,設置錄取門檻,考試科目一般為同等程度的數學+英文筆試,筆試成績通過后通知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考試。
孩子的擇校關乎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所以家長們除了參加國際學校的校園開放日,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側面了解意向學校的信息。無論是“望聞問切”擇校的方法,或者其他擇校方式,希望各位家長在擇校過程中都能保持理性,不盲從,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較好的。#p#副標題#e#
從應試的角度看學校
1、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的好壞,體現在細節(jié)上,可以去教室看看衛(wèi)生,去宿舍看看環(huán)境,甚至去看看廁所,都能體現一個學校的管理??偨Y一句話:細節(jié)決定成敗。
2、校長理念
一個學校的發(fā)展與校長的理念是息息相關的,有機會可以跟校長聊幾句,感受一下這個校長對教育的理解以及他的辦學理念??偨Y兩個字:“多問”。
3、校風學風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畢竟是孩子未來三年生活和學習的地方,而且處在青春期這個時期,更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因此,良好的校風學風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4、師資力量
事實上,就是看老師的水平,好的老師能成為學生的偶像,更懂得為孩子著想。總結一句話:老師可能是對孩子一生中影響較大的人。
近距離了解是否有基礎班,各個學?;A班的叫法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學校宣稱不分基礎班,但事實上有外語班、基地班、思維數學班等等為基礎班。
6、中考成績
中考成績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了解近三年的中考成績對學校的認識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7、政策
這個政策指的是中考的政策。例如有的學?;A班的學生可以直升高中部,也有一些特殊的簽約政策等等。
8、外語能力
雖然在中考中外語并不能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初中開始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一門第二外語,能夠極大的提升自己的視野,也可能與未來的人生幸福感有關。
9、面試政策
這是這次開放日較重要的目的,更深入了解學校的面試政策,了解他們的評判標準,可以跟老師聊聊如何準備。
10、報考細節(jié)
這點要問的詳細,事無巨細,比如有無上海,指標到校的影響,學費,獎學金,特長生等等。把要問的細節(jié)找一張紙一一寫下來,逐條問,才不虛此行。
從素質的角度問學生
要真正深入了解一個學校,較直接的方式就是看這個學校的學生,所以開放日如果能遇到這個學校的孩子,要跟這些“學長學姐”們多聊聊,可以問他們一下這些問題。
? 下午幾點鐘上完課?下午課后到晚飯前有多長時間?這段時間學生都做些什么?
? 每天體育運動的時間?什么時候,多長時間?
? 你在校每天需要多長時間做完作業(yè)?周末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周五留的作業(yè)?節(jié)假日作業(yè)留的多么?小班課的作業(yè)呢?
? 你每天有時間看課外書么?多長時間?
? 你覺得學習壓力大么?壓力來自哪里?
? 你們有基礎班么?普通班和基礎班平時有什么交流么?
? 你們有外教口語課么?一周多少節(jié)課?是否有第二外語?多少課時?
? 你覺得經過一年的學習,你有哪些進步?是什么因素推動你取得了這些進步?
? 你覺得這個學校衡量學生的標準是哪些?
? 你覺得在這里學習開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