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分班制度大家的看法都不相同,不過為了讓學校師資均衡配置,不少省市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近日,廣州市不少學校在進行分班時,更是腦洞大開。不多對于這種形式,大家還是一致表示看好的。
日前,天河省實附中舉行了初一班以及高一5個平行班的分班抽簽。“選好學校,不如選好老師”是家長群中流行的一句話。每年8月,確實會有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分班問題想盡辦法。廣東省教育廳相關(guān)文件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要規(guī)范編班級行為,學校實行師資均衡配置、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義變相編基礎(chǔ)班。記者了解到,開學在即,市內(nèi)不少學校為了分好班,也是各出奇招。有的老師抽簽分學生,有的干脆按興趣愛好分班……
如何分班各有招
記者了解到,為了做到公平分班,廣州不少中小學校各有招數(shù)。黃埔區(qū)新港小學先按照學生興趣愛好來分班,然后再讓老師抽簽。
“我們在開學前的調(diào)查表里,會要求家長填寫孩子的興趣愛好,再按照興趣愛好來分班。喜歡足球類的在一個班、喜歡舞蹈類的在一個班、喜歡美術(shù)類的在一個班。”校長溫麗珍告訴記者,在按照興趣愛好分班的同時,還會考慮到性別和性格。例如,喜歡足球的孩子和喜歡舞蹈的孩子在同一個班,這樣就可以大致做到性別比例平衡,喜歡運動的喜歡美術(shù)的在一個班,又可以做到動靜結(jié)合。針對學生的分班完成后,再由班主任抽簽,抽簽的順序由老師們自定,可以按照姓氏筆畫數(shù),也可以按照姓氏首字母順序,抽到哪個班,就教哪個班。
“在確保公平的同時,我們也要兼顧以老帶新,新老結(jié)合。”溫麗珍表示,每個班都會有正副班主任,采取的基本都是“新老結(jié)合”的組合方式,同時科任老師也會新老結(jié)合。總之一個班的老師里,不會都是老教師,也不會都是年輕老師。
冼村小學則采取了“老師抽學生”的方式。先確定好班主任要教哪個班,然后把全年級同學的名字分為男、女裝在兩個盒子里,由老師進行抽簽,抽一個男同學、再抽一個女同學,直到抽滿整個班為止。抽簽現(xiàn)場會有家長監(jiān)督。“可以說,在分班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是做到公平的。當然,經(jīng)過一兩年,可能會出現(xiàn)有一些班整體比較好,有一些班整體稍微差一點的情況,這都是正?,F(xiàn)象。”校長郭海英表示。
公平分班沒“照顧”
“聽說是擇校的和教職工子弟會分在一個班,再找一個比較好的班主任。所以哪個班教工子弟多,哪個班就是好班。”家長游女士說,兒子9月就要升入小學一年級,她在分班問題上沒有找人,后來聽說好多家長都提前做了“工作”,有些家長甚至寒假前就四處打招呼了。盡管各級教育部門多年來一直強調(diào),義務教育階段不得開設(shè)基礎(chǔ)班,可許多家長仍然認為分班有各種“潛規(guī)則”。
對此,不少小學校長也頗感無奈。“真的沒有基礎(chǔ)班,有些家長怎么說都不信的,每年都有家長以各種方式懇請我們把他家孩子塞進所謂的基礎(chǔ)班,還有家長為了一個午休的床位,也想盡辦法找關(guān)系,真讓人哭笑不得。”一位校長說。對于家長們的種種疑慮,記者采訪了廣州多所小學的校長。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表示,盡管各所小學有不同的編班方法,但均是以公平為大前提。學校里并沒有基礎(chǔ)班和普通班之分,也不存在拼爹一說。
有校長坦承,部分家長的請托確實讓他們感到困擾。“我在開新生家長會時,特意跟家長說了分班的事。一是想選老師不可能,二是不存在所謂的‘好孩子’分在一個班的情況。一年級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學校不可能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一學校長表示。
溫麗珍提醒家長,不需要太過介意老師的年齡、經(jīng)驗等因素,年輕老師可能更富有激情,也會有更多創(chuàng)新。退一步說,如果確實發(fā)現(xiàn)老師在班級管理上存在問題,學校也會及時作出調(diào)整,通常換來的都是較的老師。#p#副標題#e#
個案直擊
省實附中
23位班主任公開抽簽
8月17日上午,省實附中初一18個班、高一除“格源班”外的5個平行班的23位班主任聚集在高一輔導室,在6位家長代表的面前舉行了“抽簽定班”。輔導室前排桌子上,分初一、高一擺放著23個大信封,每個信封里都有一個班的新生名單,班級的新生都是按照面談情況或中考成績平均分配的,在男女比例和德智體美各方面力求均衡,以便班與班之間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省實附中張梅芳老師介紹,抽簽順序也是有講究:年輕老師先抽,工作年限長,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較后抽。因此,獲得班主任稱號的張友兵、朱冉、李洋、石曉莉等老師,是較后請上來抽簽的。“讓年輕老師先抽,更加確保公平,家長也不會有意見。”張梅芳說。
目睹了公平分班場面的6位家長代表對抽簽過程十分滿意。初一新生文勃晗同學的媽媽說:“這樣分班公平公正,我們相信學校安排的班主任,無論年輕的年長的,都是的,家長都會放心,覺得孩子有希望。而且學校邀請家長參與,讓家長對學校的理念和文化有了更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