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今年9月起,小學和初中將統(tǒng)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版教材2012年3月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才編寫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的,前后從調(diào)集五六十位、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經(jīng)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較終面世的一套教材。
一、“部編本”語文教材總體特色
1、“部編本”語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較高的。重視體現(xiàn)社會主義價值觀,立德樹人,指導思想明確,措施落實。價值觀的體現(xiàn)注意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化為語文的“血肉”。這套教材處處都注意立德樹人,卻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潤物無聲,不那么“說教”。這是第一點。
2、十多年來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為本”“自主性學習”等理念,在教材編寫中“沉淀”下來了。新教材還是注意“接地氣”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掛空,能實用好用。
3、注重學習和繼承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jīng)驗,借鑒國外先進的經(jīng)驗,使教材編寫更有科學性,符合語文教育規(guī)律。
4、教材在課文選取、習題設計、教學活動安排、編寫語言、插圖和裝幀設計等方面,都力圖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體現(xiàn)時代性。
二、部編本初中語文課本課文有哪些重要變化?
1、課文數(shù)量減少
“部編本”語文教材課文數(shù)量和原來人教版作比較,總體來說是有所減少的。
初中原來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課文,現(xiàn)在每一冊減為24篇。
數(shù)量減少,不等于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的內(nèi)容方式在調(diào)整,使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課文相對減少,但其他幾個教學板塊又有所加強的用意。
2、傳統(tǒng)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古詩文132篇,占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占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增強,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這次新教材的更換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經(jīng)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而尚未沉淀的“時文”則相對減少。
3、體裁更加多樣
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xiāng)》《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9篇。
4、更加強調(diào)4個標準: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
部編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diào)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和適宜教學。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經(jīng)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
與此同時,這次部編版的編寫,對某些課文同樣也是做了改動的。凡是改動過的,都在注解中說明。對某些原作做少量需要的改動,并非顯示編者“高明”,主要是為了適合教學的需要,另外,對原作某些顯然不規(guī)范的詞句(不是指文學性的表達),也會改動。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課文,為了認字的安排,改動是常有的。
三、“部編版”語文教材的面世預示著什么
1、更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
部編版教材初中的結構是,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是重頭。另外,每學期有三次綜合性學習,兩個名著導讀,還有兩個課外古詩詞誦讀。
2、更加注重體現(xiàn)語文只是體系和能力點
在此之前,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是比較清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點、知識點,也都比較成體系。但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普遍現(xiàn)象,是考什么,就學什么、訓練什么,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實際上已被應試教育的題海戰(zhàn)術和反復操練所綁架。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需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xiàn)。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3、更加注重激發(fā)興趣和拓展閱讀
部編版教材的“名著導讀”一改以前那種介紹作家作品的“賞析體”寫法,改為“一課一得”,以示范讀書方法為主,每次重點學習一種讀書方法。
4、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受重視
此次部編版教材較大的變化就是文言古詩文等傳統(tǒng)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編版教材均有收錄。
這在側(cè)面上反應了傳統(tǒng)知識文化的重要性,初一、甚至新中考的考生都應該要注意到這樣的一部個變化趨勢,加強文言文、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積累,從而形成語感,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