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重要,而這種陪伴需要是高質量的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的影響,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首先各位家長們要明白物質陪伴和精神陪伴都要有,物質陪伴就是給孩子的物質增加,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精神陪伴是要和孩子有情感上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讓孩子對父母有依賴感和安全感,這樣的陪伴方式是高質量的陪伴。伊頓教育網小編為各位家長整理了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的方法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不同年齡階段,陪伴方式有所不同。
1、孩子在6歲以前,主要以物質陪伴為主,增加孩子身體的生長。這種物質的增加,可以讓孩子形成安全感。這個階段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也是強的,不太建議父母離開孩子,即使需要要離開,也需要有人很好的陪伴孩子。
在精神上,更多要樹立孩子與父母、親人的感情依賴,幫助孩子有一個相對健全的情感鏈接。雖然這個階段精神陪伴是輔助,但卻是一個標桿,目的是不要讓孩子的物質需求過于放大,滿足到的需求就可以。孩子的物質上滿足過大,就容易把孩子的欲望放大,精神陪伴就是要控制這種欲望的放大。
2、孩子在6歲以后,主要以精神陪伴為主,增加孩子在精神上建立更遠大志向。這個階段,就是在情緒認知、人生目標、個人責任方面要多下功夫,多加引導。當然這個階段也需要的物質激勵,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求其實就已經不錯了。
不同的家庭,陪伴方式是一致的
雖然我們的家庭會有所不同,但人心都是一樣的。因此就是需要把精神陪伴與物質陪伴運用好就行,精神陪伴是整個陪伴的和主軸,物質陪伴就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適當的調整。
比如留守兒童的家庭,我們家長雖然沒有和孩子相處在一起,家長內心會生起虧欠的心理。對于這部分家長要謹慎,不能為了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而不顧其他的了。對于這類留守的兒童,還是要以精神陪伴為主,引導孩子的人生目標、個人責任和情緒認知。抓住精神陪伴,留守兒童才能感受到更深遠的發(fā)展。
雙親都在身邊的家庭,更要以精神陪伴為主,不能對孩子的物質享受做過多的滿足。還有一些特殊的單親家庭,同樣是一樣的,不能因為缺少一方,無法形成完整的家庭感受而對孩子溺愛。同樣要以精神陪伴為主。精神陪伴的引導,特別需要父母家人一樣有高遠的目標、肩負個人的責任,并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要做好。
做到高質量陪伴,較主要的是考驗父母的耐心,讓父母在工作之余多陪伴孩子,也會加固親子關系,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